鲜薄荷

  • 鲜薄荷
  • 鲜薄荷
  • 鲜薄荷
薄荷始见于《唐本草》。苏颂谓:“薄荷处处有之,茎叶似荏而尖长,经冬根不死,夏秋采茎叶曝干。”《药品化义》里记载薄荷:“薄荷,味辛能散,性凉而清,通利六阳之会首,祛除诸热之风邪”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辛能发散,凉能清利,专于消风散热”。
【来源】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新鲜的地上部分。
电话咨询:15101107252

产品简介 / Introduction

鲜薄荷
用法用量:15g~30g
执行标准:《中国药典》2008年版
性味归经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
功能主治:宣散风热,清头目,透疹。用于风热感冒,风温初起,头痛,目赤,喉痹,口疮,风疹,麻疹,胸胁胀闷。

鲜薄荷的临床应用   

01.治风热感冒,或温病初起:
鲜薄荷24g,钩藤15g。水煎服,或泡水作茶饮。

02.治夏季中暑,头痛头昏:
取完整新鲜薄荷荷叶片贴于太阳穴及前额处。

03.治温病,表里俱觉发热,脉洪而兼浮者:
鲜薄荷18g(后下),蝉蜕6g(去足),生石膏30g(捣细),甘草4.5g。水煎服,日1剂。适用于春温、暑温之证。

04.治温邪在气分,证见耳鸣、目赤、龈肿、咽痛等:
鲜薄荷24g(后下),连翘12g,生甘草6g,山栀子9g,桔梗12g,绿豆衣12g。水煎服,一日1剂;

  • 新品推荐

金银花

金银花

【性状】本品呈棒状,上粗下细,略弯曲,长2~3cm,上部直径约3mm,下部直径约1.5mm。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(贮久色渐深),密被短柔毛。偶见叶状苞片。花萼绿色,先端5裂,裂片有毛,长约2mm。开放者花冠筒状,先端二唇形;雄蕊5,附于筒壁,黄色;雌蕊1,子房无毛。气清香,味淡、微苦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 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用于痈肿疔疮,喉痹,丹毒,热毒血痢,风热感冒,温病发热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6~15g。 【贮藏】置阴凉干燥处,防潮,防蛀。
熟地黄

熟地黄

【炮制】除去杂质,洗净,闷润,切厚片,干燥。 【性状】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。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切面棕黄色至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黏性。气微,味微甜。 【鉴别】(除横切面外)【检查】【浸出物】【含量测定】同药材。 【性味与归经】 鲜地黄:甘、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 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 【功能与主治】 鲜地黄:清热生津,凉血,止血。用于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温毒发斑,吐血,岫血,咽喉肿痛。 生地黄: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用于热入营血,温毒发斑,吐血衄血,热病伤阴,舌绛烦渴,津伤便秘,阴虚发热,骨蒸劳热,内热消渴。 【用法与用量】鲜地黄 12~30g。生地黄 10~15g。 【贮藏】鲜地黄埋在沙土中,防冻;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,防霉,防蛀。

在线预约

提交 重置